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知识 >

体现天人合一的设计「左右乾坤新中式家具」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在中国家具设计史上,五代时期桌椅的进一步推广,并形成了成套家具的雏形,至宋代垂足而坐完全取代席地而坐,桌椅等高型家具的广泛应用及世俗化,使宋代的家具体系日趋完善,家具的室内陈设逐渐形成完整的格局,并最终促成了明式家具发展的顶峰。

晚明作家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中写到,家具“古雅”而“可爱”,能够令人“高雅绝俗”,“坐卧依凭,无所不适”。它不仅乃文明生活的附加必需品,还是绵延不断的道德和美学表述的一部分。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对人和宇宙相互关系的最根本认识。《周易·乾卦文言》云“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其中就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黄花梨罗锅枨四面平杌凳

中国人认为宇宙和人类社会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国哲学的整体性特点,集中表现在“天人合一”、“天人相与”或者说“天人感应”,这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其中“天人合一”是中国道儒两家都强调的观点。
道家主张“以人合天”,老子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儒家还有通过天来比拟人的说法,认为天与人在性德和形貌上都有相似之处。如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这些关于“天人合一”的观点渗透入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中,逐步积淀为中国人的集体意识或者说集体无意识,而造物过程和行为则有意无意间接受这些观念的支配和指引。我们审视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可以说“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点既是中国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家具设计的一个基本发韧点。
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最突出体现在建筑空间的内部布局上,即家具的陈设设计领域。在中国家具设计史上,五代时期桌椅的进一步推广,并形成了成套家具的雏形,至宋代垂足而坐完全取代席地而坐,桌椅等高型家具的广泛应用及世俗化,使宋代的家具体系日趋完善,家具的室内陈设逐渐形成完整的格局,并最终促成了明式家具发展的顶峰。

明式家具的布置追求完全的对称与均衡,其布局陈设的背后其实是封建等级制度所形成的极度完善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这种等级分明的家具陈设与布局起到了社会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合理秩序。

桌、椅、屏风等物在明代家具的陈设布局中占有主体的地位,在桌椅的陈设上明代继承了宋元时期的一桌两椅或一桌四凳为一单元的基本组合方式,或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扩充与调整。

桌椅一般放在厅堂、书斋等处,作起居、会客、读写之用。屏风在明代更加多样,其制作更加精美,功能用途也更为广泛,或分隔、或虚掩、或封闭、或围合,灵活多变,姿态万千、意趣无穷。

桌、椅、屏风等家具的陈设尤以宫廷、厅堂家具为代表,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就对厅堂的陈设做过描述:宫廷中皇帝宝座一定置于大殿正中,后放屏风,左右布置宫扇、宫灯、香炉。厅堂一般在明间置大条案,左右两把灯挂椅,或大条案前放方桌,左右加两把圈椅等等。

可以说明代家具的布置以对称的形式者居多,除了讲究对称布局以外,明代家具也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充分的利用家具的个体姿态,造成大小有序、疏密有度,使室内空间隔而不断、围而不死,统一中不乏变化的形式之美。

这种以对称平衡为主体,其它形式为点缀的布局方式,是设计思维整体观在家具陈设设计中的合理展现,也体现了中国人注重整体和谐的审美观念和设计智慧。


“上下有序”——宫廷家具的陈设与布局

封建等级制度事实上是中国思维方式的体现,维护封建统治的条条框框形成了这种思维的方方面面,统治阶级是封建伦理制度实际受益者,更是这种制度的忠实拥护者。

因此,统治阶级需要利用一切的可能,在不同的时空中强化这种等级观念,而与他们的日常起居息息相关的宫廷家具则是最为恰当与便利的载体,特别是宫廷家具的陈设,则是这种等级制度最鲜明的、最具代表意义的体现。

事实上,宫廷家具的实用意义已经完全让位于等级森严的宫廷礼仪,宫廷家具的布局陈设严格的遵循等级高低的伦理规范,完全体现了“上下有序”的封建等级制度。

早在商周时期,家具的使用就被赋予严格的等级观念。《礼记》里曾经严格的规范了对青铜俎和青铜鼎的使用:天子可以拥有九鼎九俎,卿或上大夫可以用七鼎七俎,下大夫五鼎五俎,士三鼎三俎。同时,几与席是当时主要的家具,对它们的使用也往往超出单纯的使用功能,更多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具有内在的形式寓意。

家具陈设完全遵循以中轴对称为主体的设计思维,这种思维是“上下有序”的视觉外化。“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家具陈设无不上下左右对称平衡、端方规整,形成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概念。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频繁的朝代更替中,明清以前的宫廷家具实体陈设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其所遵循的“上下有序”的布局原则则被完整的传承下来。一直到明清时期,宫廷内部家具陈设的规范制度更趋完善,且异常严格。

在皇宫正殿里,皇帝宝座一定置于大殿的正中间,居中而设,且高高在上,金銮宝座只能皇帝专用,宝座庄重和威严成为了皇权的象征。

皇帝正襟危坐,在宝座上居高临下,俯视苍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形成“上下有序”的整体形态。
这种专用的宝座,造型宽大,扶手和靠背都呈九十度的直角,外型设计并不以满足人体的身体舒适为出发点,事实上,皇帝坐上去丝毫不会感到舒适,这种造型超越了简单功能上的需求,更多是文化价值上的作用。

宝座后置屏风,起到突出主体,渲染气氛的作用,两端分别置两宫灯、宫扇、香薰灯等,呈左右对称分布,形成了极度平衡的整体状态,等级分明,上下有序。这种规范的宫廷陈设,显示了君权神授的伦理等级观。

清 剔红嵌玉宝座及周边陈设 故宫博物院藏

除宫廷建筑面南的大殿和主殿外,东西两侧的建筑以及其它一些偏殿,按照等级地位的高低,供皇帝、殡妃、官员、太监居住,并使用不同级别,不同品质的家具,体现出上下有别的等级观念。

在家具陈设方面,都不一而足地采用组合成套,对称均衡的整体设计手法,以迎窗迎门的桌案和前后檐炕为陈设布局的中心,在中心的左右两边配以成组的几、椅,或一几二椅,或三几四椅,并且柜、橱、书架等也多是成对的对称摆设。

室内的其它陈设装饰品,如书画、挂屏、古董、文玩、花几、盆景等等,其摆设则讲求变化,并作为整体中的装饰出现。

总体而言,宫廷家具陈设严谨大方、庄重肃穆,与礼仪森严的宫廷室内整体环境相契合。中间穿插和点缀众多的陈设装饰品,形成了适度变化、排列有序的整体形态。


“中庸之道”——传统厅堂家具的陈设与布局

《礼记·中庸》云“中也者,天下至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论语·学而》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儒家的“中、和、位、育”的思想体现了一种社会礼制,也可以叫做“天人合一”。

儒家在政治制度、伦理思想上,主张“和”,反映到美学观上,便是追求中正、中和、不偏不倚,文质相谐称为“和”,被推崇为美的标准,既和谐、协调的中庸之美,体现了很强的整体感,究其本质则是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整体观的体现。

李渔故居 芥子园

中国建筑讲究中庸、对称、兼两、联系,遵循儒家的“中庸之道”,讲求门当户对,中庸思想同样生动的体现在室内空间的家具布局陈设上,讲究“不偏不倚”、“中规中矩”、“中正和谐”,严格有序地以厅堂中轴线为基准,在此基础上采用成组成套的对称方式摆放,体现出庄重、高雅的气度。

传统家具陈设也恰恰体现了儒家注重人伦教化,上下尊卑的等级伦理秩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文明中庸和谐的“序”和“礼”,是一种介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观念。

厅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礼仪”和“等级”的意义,厅堂是家族形象的物质体现,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对具有会客功能的厅堂尤为重视,除了会客之外,传统的厅堂还承担着多种功能,如日常起居、婚丧仪式、祭祖祈福等等。因此,厅堂又被称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神圣空间”。

厅堂家具,是传统家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门类之一,最早形成于宋代,到明代其功能与形式趋于完善。在具体的家具陈设上,厅堂家具大多以坐北朝南、临窗迎门的家具为主体,厅堂正中设置屏风,屏风前面摆放桌子或者长条案,这部分成为整个厅堂的整体中心,体现了不偏不倚的整体稳定感。

长条案一般靠墙或屏风放置,其上一般对称性地放置祖宗的牌位,或者宗教神灵雕像和各种礼仪装饰用品。在长条案的上方,经常悬挂一幅巨大的装饰性绘画作品,左右两旁对称的悬挂对联,居中置入匾额。

案前向南区域放置一八仙桌,桌与长条案居中对齐,中正中和,稳定统一,两侧根据实际的空间和主人的喜好,各放一把相同的椅子,以此为中心迎门向南布置其它家具,两边依次配以成组的几、案、椅、凳,成对出现。

家具、楹联、匾额、挂屏、书画屏条都以中轴线为基准形成严格对称的布局状态,且形成成组成套的组合规范,规整划一,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整体气氛,很好地适应了高大宽敞的传统建筑厅堂空间的环境要求。

厅堂家具陈设上讲究规范化、成套化、稳定化,体现了家具与建筑空间“和谐一体”的整体思想,更是“中庸之道”哲学思想的生动写照。

不论空间大小还是功能区分,中国传统室内家具陈设以中轴对称为常态,形成中正有序的空间形态,其中少量的小型家具,如花几、香几等进行不对称的点缀,进而打破静止的空间氛围,活跃空间布局。

但整体而言,传统家具的陈设都是建立在“中轴对称”的整体设计观的基础上,其充分体现了“家具陈设—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内在礼制”合而为一的设计思维整体观。

- END -

参考文献:吴智慧《室内与家具设计》

胡天君《家具设计与陈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