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薛迎辉 通讯员 桂焱炜 吴改红 刚鑫雨
五年搏击奋进,破浪前行的勇气书写恢弘篇章;五年风云激荡,坚定发展的强音始终有力铿锵。
过去五年,汝州市抢抓重大发展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370亿元跃升至将近500亿元,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产业转型再创辉煌
10月22日,位于汝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南左凡全屋定制家具有限公司车间内,大型梁吊架起重物来回穿梭,工人正在新建的生产线上繁忙作业……
该公司负责人李梦飞介绍,公司厂区今年3月建成,主打产品是全屋定制家具,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部分机械设备还在调试,争取早日正式投产。
像这样的新建企业,只是汝州市坚持项目为王,夯实产业基础的一个缩影。
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有大项目、大产业做支撑、舞龙头,从而带来产业快速集聚。于是,在大项目、大产业的引领下,该市项目建设大大提速,企业改革创新不断提速。
过去五年,汝州市立足资源型城市的实际,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先进制造业加快壮大,机绣纺织产业无中生有,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综合实力均跃居全省20强,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机绣纺织、生物医药等为主的现代工业发展布局。
现代服务业实现突破,大易物流货运量位居全国第七,温泉小镇、汝瓷小镇建设初具规模,数字经济、旅游经济异军突起,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0%,以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日趋完善。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45万吨以上,牧原集团、新希望六和等年出栏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落户汝州,形成以田园综合体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布局。
开放招商成效明显,先后引进新昌控股等30余家大型企业集团,五洲国际商贸城等15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200余家外地企业在汝州市注册分公司,2.4万名汝州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县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
民生为本幸福满满
来到陵头镇王湾窑洞民俗村,仿佛走进了一处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平坦整洁的村道两旁树影婆娑,特色鲜明的豫西民居点缀乡间,游人悠闲漫步,享受自然舒适的乡村生活。
村民王登科一边带着游客参观,一边介绍王湾这个小村落的嬗变史。“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家家户户的房子也修建越来越漂亮,老一辈人根本不敢想。”王登科笑着说。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五年来,汝州市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千方百计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施策,硬起手腕,啃下“硬骨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4.4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
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绘就城乡面貌新篇章。城乡规划体系更趋完善,林桐高速汝州段顺利通车,按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了城市新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老城区“旧貌换新颜”,第三水厂、天然气入户工程、集中供热工程顺利完成,产业集聚区、石庄、城东三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市场化保洁机制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25座公厕、55个停车场建成投用,32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绿色公交、免费公交、慢行系统便捷惠民,“八缺”问题基本解决,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民生福祉提升。“十大民生工程”持续实施,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科技教育园区建成投用,汝州职业技术学院填补了汝州市高等教育的空白,“大班额”“入学难”“看病贵”现象有效缓解,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绿色发展映照初心
行走于汝州,秋风轻拂,安宁静好。城市中央公园内,市民们三三两两,或散步或闲聊,举手投足间写满幸福。
五年来,汝州市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打造自然之美。不与山争地,不与水争流,过去的煤城正逐步变成一座山水宜居绿城,也亮出了山清水秀的“金字招牌”。
攻坚会战保卫蓝天白云。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积极稳妥推进清洁取暖,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强化各类扬尘污染整治,全面推进工业企业治污减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铁腕减污守护碧水清波。大力实施清河行动、加大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整治畜禽养殖场,汝州市地表水质常年保持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多点发力守卫净土良田。深化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监管,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逐步建立。
生态水系建设深入推进。幸福渠整治、洗耳河一期治理、沙滩公园建成完工,北汝河、洗耳河、广成河深度治理成效显著,实现互联互通,在中心城区形成了30公里的“活水绕城”景观带。
63座街心游园建成投用,城市中央公园、森林公园、滨河公园、广成路郊野公园等城区公园对群众开放,1375公里生态廊道贯通城乡。
绿满汝州工程深入实施,林木覆盖率从27.02%提高到36.71%。按照“适地适树、亲近自然”的原则实施全域国土绿化工程,加大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力度。五年累计完成营造林30余万亩,形成了“近郊荒山满目翠绿”的美景。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森林城市,海绵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让汝州市山水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绿色也成为汝州发展的最美底色。
文旅繁荣凝神聚力
“汝州的变化是真大,能玩的地方多了,朋友们来了还能组织一次亮点纷呈的短途旅行。”近日,在汝州市九峰山景区游玩的刘先生感慨地说。
五年来,汝州市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引领,依托自然资源,传承文化资源,文旅发展可圈可点。目前,该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896个,A级景区11家,星级酒店5家、旅行社26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3家、省级特色旅游示范村7家、省级观光示范园区4家、省级创客示范园1家;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8家。
建成总面积约254公顷的滨水休闲带、城市中央公园、汝河沙滩公园和63座街心游园,在休闲聚集区提供中央公园水幕电影、文化体育中心音乐喷泉、青瓷博物馆露天娱乐广场专供市民休闲娱乐,充分满足群众出行游玩需求。
文旅资源的壮大,也得益于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汝州先后实施207国道改道工程、九峰山旅游专线建设和蟒川、寄料等旅游民宿点连通工程,新建改扩建城乡道路、扶贫道路和旅游专线650公里,建设城乡旅游景区线路、精品线路5条,拉大了城市框架,构筑了城乡半小时交通圈。在城区开通6条免费公交线路,基本覆盖主城区;开通九峰山和风穴寺、怪坡两条旅游公交线路;完善公共汽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互补的旅游公交体系,推进城乡公交服务网络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延伸;建成现代化旅游公厕100余座,便捷通畅的旅游基础大环境已初步形成。
位于大峪镇山区的云堡妙境民宿集群,在保留原有古寨的基础结构上,又增加了许多时尚元素,融古朴与现代于一体。民宿里的酒吧、茶室,庭院里的露天咖啡座,在绿色植物、特色住屋营造的空间中,这份独属于汝州的诗和远方相得益彰。
“十一”假期,郑州的王先生一家三口在此住了一宿,很是留恋:“白天赏景登山、尝正宗汝州美食,晚上放松身心、住特色山乡民宿,真是不虚此行!明年放假我们还来。”
过去五年,煤海之乡变化有目共睹;未来五年,汝瓷之乡画卷你我绘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汝州市将继续坚守蓝图绘胜景,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逐梦,奋力谱写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四五”新篇章。
编辑:王超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