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做过平面设计师,做过室内设计师,从事过古建筑修复,现在成为独立的家具设计师——麦子,他创办阅木居,让“阅梨”品牌成为近年来势头最盛的时尚花梨类家具品牌。一直在“跨界”的他,自己创办了时尚生活刊物——《阅生活》,展示着自己的生活美学价值观;喜好读书的他,在公司组织了颇具规模的读书会,引导自己的员工同事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阅梨”设计总监麦子先生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叔本华
世界上大部分的真相,不是别人告诉你,而是你自己发现的,读书就提供这样的途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
再次见到麦子先生,还是在他的设计室,里面堆满了各式各类的书,目及不下千册,有的规整地放在书架上,有的随意摊开在书案上,实在是放不下了,便有堆放在地上的、角落里……
铸铁的茶壶一半会儿就升起了白白的雾气,水开了,夏日的午后,慢慢聊着……
■“阅梨”麦子先生办公室一角
Q:上次来拜访时便想问您怎么摆放了如此多书,怎不规整一书斋专门放着?
麦子:我喜欢看书,不忍将它们放到那无人的空房间内。做设计的时候,时常会翻一翻、看一看,已经形成习惯了(笑)。闲下来的时候,我会自己煮点茶,抽一本,看着,也算是一种休息了。
Q:您平时会看些什么书呢,设计类的书会多一点吗?您的阅读习惯是什么样的呢,您每天都要看一点书吗?
麦子:现在比较喜欢看纯文学类的书和诗词以及一些先锋作家写的杂文。我以前还喜欢看政治类、传记类文学以及一些生活美学的书,还有就是各种高质量的杂志,涉及的面非常之广,能够带给我很多新的灵感和启示。比如杂志的信息量就非常充足,我可以通过感兴趣的一点资讯,去了解更多我想知道的东西。只要时间允许,我就会抱着一本书看到尽兴,但是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所以我会更多地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而杂志就有这个优势,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地获取大量的资讯。
我曾喜欢过一个作家,叫柏杨,他的《丑陋的中国人》,让高中时候的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还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鲁迅的《呐喊》、《朝花夕拾》是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喜欢拿出来反复翻看的书,现在我也非常喜欢看陈丹青和王小波的书。王小波的书我基本上都看过,从看他的第一本书开始,就喜欢他的文笔风格。我也像年轻人一样会去看韩寒的书,他的文笔活泼,很有自己的个性,文字也非常有棱角,但他这样的“棱角”并不会挫伤他人,反而是他个人一种鲜明的风格。
我不会局限自己看什么类型的书。只是在喜欢的时间看喜欢的书,并不会去考虑这些书会对我的人生有多少好的影响才去看它,看书是很私人、不带有目的性的事情。我最近在看一些日本设计师的书,同时也在疯狂地看余秀华的诗集。余秀华,这个出生在农村的女子,看她的《风从田野上吹过》、《写给门前的一棵树》,你会发现,她的文字竟然有这么大的感染力,瞬间就能打开人的想象力。
有人说,读书就是在别人的世界里找寻自己,大抵,我读书就是这样一个状态了……
Q:您刚提到杂志是在零碎时间比较好的阅读选择,但是杂志面向的群体一般是大众,所以虽然它的面非常广但深度可能并不会太深,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麦子:作为年轻人的确是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来提升自己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到了一定的层次之后,反而并不需要那么深的阅读深度,而是需要更广的阅读面,尤其是从事设计行业,需要看大量的东西,而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必须要做一些取舍。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想,至少对于我而言,需要了解的是整个社会、整个设计的趋向,而不仅仅是探究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原因和结果。但是,这样的沉淀是需要你经过年轻时大量的阅读积累来实现的。
深度的书要看,要有选择地看,比如我非常喜欢看陈丹青和梁文道的书,我就会看得深一点。大家的理论深度以及对社会独特的视角,会让我产生更深的思考。还有可以对自己感兴趣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千万不要去钻牛角尖,要及时从中解脱。有时候,过分钻研会把人带入一种“阅读陷阱”,让整个人都陷入其中。有些东西知道就行了,有些问题不要一直揪着不放,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但问题是无尽的。
Q:您刚提到碎片化的阅读方式,现在年轻人看的各种手机上的资讯都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您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麦子:我觉得很好,我很支持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我认为当一个人将碎片化阅读进行到极致时,任何领域发生的事情他都能融会贯通,无论是文学、经济、政治还是科学、IT领域,他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能从网上纷杂的、甚至是别人随便发送信息中提取到有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是很有价值的,甚至是很多人看书都掌握不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把他人阅读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筛选出来,其实帮你节约很多时间。所以,我认为当碎片化阅读达到极致的时候,将各个领域的精华了然于胸,反而是另外一种深厚。
Q:现在电视、电影、手机娱乐越来越发达,人们似乎已经不怎么看书了,那您是如何看待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挤占了原本人们看书的时间呢?
麦子:年轻人对新生事物的体验也是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各种不同的体验之中,你也能够学到新的东西,而且这也是科技、社会进步的一个趋向。人不能一直埋在书里不出来,人看书不就是为了解放旧的思想,抛弃原来浅薄的想法,成为一个成熟、有完整世界观的人吗?只是途径不同罢了。
但是你也不要把自己整个人都沉迷进去。一旦了解够了,就马上跳出来,继续往前走。现在社会信息量这么大,很多东西你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便一放而过,要知道路还是要继续往前走……
■读书会现场
Q:经验与阅历同书本知识一样重要,尤其作为设计师,需要见多识广,您是怎么看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呢?您觉得对我们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启示?
麦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顿悟。书,可以让自己顿悟。好比我是一个男人,我无法体会到女子怀孕生子的辛苦和痛楚,但是通过文字,我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女人在那个时刻的心情,她的辛苦、她的兴奋、她的幸福。但只看书却不走出去看看,会变成书呆子,虽然能够说出一套套的大道理,但那些都是从书里看来的,并不是自己亲身体会得来的。不是有句话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吗?所以你去仔细看看那些在台上演讲地好的人,他们都是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体会,因为经过实践,他们能够把一个晦涩的道理,讲得既深刻又能让人简单易懂。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把书上的知识融入你的骨子里,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生动的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照搬书上那套死的东西。做设计也一样,现在的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变化日新月异,决不能在家里闭门造车。
所以多读书,多行路,多交朋友,去体验不同的经历,去接纳人生态度,去理解不同的人生哲学,你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远多于书本上的内容,有了这样的积累你才有可能走向顿悟。
Q:我听说您在公司里创办了一个读书会,能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吗?
麦子:每个企业的文化往狭隘了说可以认为是“老板文化”,我自己喜欢读书,所以我希望能够带动我的员工去读书,让他们喜欢上读书这件事情。我从2013年开始就想搞读书会了,到了2015年年中,它已经初具规模。如果以后规模继续扩大,我希望会有更多公司外面的人加入,比如设计师朋友、经销商或者仅仅是爱好读书的人。我希望通过读书,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也在工厂里形成一种爱读书、崇尚知识的氛围,这就是我们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地方。
我之前是读书会的第一任会长,现在我已经卸下这个身份,成为成读书会的普通一员,让其他人去当会长。我希望读书会能逐渐脱离我的影响,成为他们自己的天地,让他们自由地交流读书中的点点花火……
结语
读书可以很私人,仅仅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读书也可以很高调,如春雨无声感染他人。读书到一定程度之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会不同,这并不是书本的作用,而是思考带来的变化,而书籍就是承载这种变化的源泉……
去读书吧,趁一切都还不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