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攻略 >

漯河市概况简介「漯河市的面积是多少」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曾是“内陆经济特区”,现已被评为“中国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漯河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此外,漯河还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今天的漯河依旧美丽繁华,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孕育了亚洲最大肉类加工基地-双汇;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商-乐天澳的利;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商之一南街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折叠

历史文化

漯河市

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世界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世界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遗留物将世界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发掘出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表明8000年前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

春秋时期这里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召陵之盟;孔子亦曾在这里的化身台授徒讲学。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和”字圣”。曹丕篡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也屹立于此;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现存最早石拱桥--隋代小商桥也依然挺立。

南宋名将岳飞领导的郾城大捷也发生在这片土地。

折叠

行政沿革

漯河市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初见雏形。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1]

秦汉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

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

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

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

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漯河市实有耕地166千公顷,林地5083公顷,水域16.64千公顷,未利用土地2307公顷。漯河土壤共有砂质、壤质和胶质三种类型,以壤质土壤为主,肥力水平较高。[4]

矿产资源

岩盐主要分布于舞阳县的孟寨和姜店两个乡,面积为80平方公里,储量约400亿吨,盐的品位为98.53%,达到国家食用标准。

河沙资源主要产于沙河、澧河,年开采量为200万立方米。漯河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为岩盐,主要分布在舞阳县境内,面积80平方公里,总储量为40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

水资源

漯河市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年均天然径流量为3.7亿立方米,沙、澧河等过境水径流量为27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年均总补给为5.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3.7亿立方米,单井涌水量每小时超过60吨。中深层地下水日开采量可达2.5万吨。

全年水资源总量5.86亿立方米,2013年降水量794.9毫米。全年总用水量 4.32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181.7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常住人口257.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89万人,出生率10.51‰;死亡人口1.46万人,死亡率5.32‰;全年净增人口1.4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19‰。全市城镇化率44.24%,比上年提高1.40个百分点。

民族

漯河市有回族、壮族、撒拉族、维族等38个少数民族,民族人口共计3.76万人,占漯河市总人口的1.46%,其中回族36493人,占少数民族总数的97%,蒙古族207人,满族222人,其他民族671人。非农业少数民族人口20395人。

少数民族分布情况:源汇区10935人,召陵区10692人,郾城区6034人,临颍县5286人,舞阳县4435人,高新区211人。

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区二个,即源汇区和召陵区;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乡(镇、办)12个。少数民族300人以上的民族聚居村有20个。

经济概况

综合

漯河市

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861.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84.1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169.9亿元,增长7.3%。人均生产总值33555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12.5:67.8:19.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85.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

201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1.7亿元,增长12.3%。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被调查的八大类呈七涨一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

2013年,全市从业人员173.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6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1%。农村劳动力转移60.41万人。

农业

2013年,粮食种植面积400.88万亩,比上年增加1.02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12.94万亩,增加0.19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91.97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90.2%。棉花种植面积12.0万亩,减少0.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0.17万亩,减少0.5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6.77万亩,增加0.82万亩。

2013年,粮食产量173.6万吨,比上年增长0.3%;棉花产量0.79万吨,减产0.4%;油料产量4.05万吨,增产0.8%;水产品产量1.81万吨,增长101.1%。

2013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新增7.4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大中型拖拉机0.61万台,增长7%;农用运输车3.07万辆,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5.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2%。

工业

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8.1亿元,增长11.9%;产品产销率98.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4.2%,轻、重工业比例为74.7:25.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工业增加值280.4亿元,增长10.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7.4%,贡献率为51.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造纸及纸制品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长7.9%,贡献率2.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27.8亿元,增长25.4%,贡献率为10.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小麦粉515.7万吨,增长10.8%;畜肉制品98.7万吨,增长9.9%;饲料160.2万吨,增长19.9%;速冻米面食品77.3万吨,增长8.6%;乳制品21.2万吨,增长15.0%;饮料酒2.9亿升,增长8.9%;软饮料307.5万吨,增长20.5%;机制纸及纸板87.3万吨,下降5.1%;发电量34.2亿度,下降6.6%。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利润270.2亿元,增长17.8%;利税334.5亿元,增长15.6%。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企业利润48.5亿元,增长12%。其中,国有企业利润10.8亿元,增长30.8%;集体企业利润25.5亿元,增长14.1%;非公有制企业利润221.7亿元,增长19.1%。分行业看,34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总额居前5位的行业为:食品制造业73.4亿元,增长17.1%;农副食品加工业72.9亿元,增长21.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6.4亿元,增长24.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9亿元,增长24.9%;专用设备制造业10亿元,下降10%。

建筑业

2013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固定投资

漯河市

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64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在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5.8亿元,增长51.3%。第二产业投资471.5亿元,增长26.2%,其中工业投资471.51亿元,增长26.2%。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456.3亿元,增长30.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1.9亿元,下降40.9%。第三产业投资171亿元,增长14.5%。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2.9亿元,下降16.8%;教育投资3.2亿元,增长294.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9亿元,增长234.3%。

2013年,全年民间投资595.9亿元,增长30.2%,所占比重为91.9%。

2013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住宅投资42.6亿元,增长28.6%。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16.8万平方米,增长12.8%,其中住宅384.9万平方米,增长9.8%。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07.3万平方米,下降4.7%。

全市310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95.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1.1%。东兴电子工业科技园二期建设、舞阳县舞泉永银实业有限公司离子膜烧碱项目、河南曙光健士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业园项目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年内实现竣工投产或一期投产。

贸易

201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0.7亿元,增长1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5.4亿元,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84.8亿元,增长14.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1.3亿元,增长11.7%。

201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444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总额25471万美元,增长0.3%;进口总额18980万美元,增长19.8%。

2013年,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2家。合同利用外资1019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0401万美元,增长13.4%。

金融

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8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8.5亿元,增长19.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43.9亿元,增长10.6%。

交通、邮电

2013年,全年货运量5509万吨,比上年增长12.3%;货物周转量83.2亿吨公里,增长12.4%。客运量4684万人,增长8.2%;旅客周转量46.7亿人公里,增长8.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1.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5.5亿元。

旅游

2013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旅游总收入25亿元,增长21.8%。接待入境游客9015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9万美元。全市有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3处。星级酒店9家,旅行社38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