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澄清说明
本报讯(记者 刘旭)近日网上有消息称“潘家园旧货市场搬迁外地”,昨天,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管理方北京潘家园国际民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澄清表示,潘家园旧货市场搬迁系误读。潘家园不会搬离北京,但公司确实正对天津武清,河北承德、保定、张家口等地市场资源进行考察,研究开拓新市场,并非外界传言的市场搬迁行为。
据潘家园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背景下,北京潘家园国际民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区内其他企业一同对天津武清、河北承德、保定、张家口等地市场资源进行考察,目的是为企业稳固北京现有市场经营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开拓新市场,为潘家园品牌向外拓展,促进当地的文化市场发展壮大提供助力,并非外界传言的市场搬迁行为。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潘家园旧货市场现有地摊4000余户,主要涉及珠宝玉石、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享誉中外的著名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也成为老北京的文化。
潘家园市场管理方称,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私自转租,增加租摊者经营成本。经过转租,有实际意愿摆摊的商户需要付出高出实际摊位费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费用。二是经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转租经营者租到摊位后为了收回经营成本,最终转嫁由消费者“买单”。三是存在较大消费风险。转租商户违反市场分行划市原则,并因经营商品的特殊性,再加上转租造成的经营成本上升,存在以次充好隐患,扰乱市场诚信经营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
为此,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潘家园旧货市场开展商户和商品品类等基础信息收集、分析、整理等工作,并于2015年年底与地摊商户统一签订了2016年上半年地摊使用合同,约定签约商户不能对摊位进行转租牟取暴利,以切实维护健康的市场经营秩序。从今年的5月30日开始,继续签订下半年地摊使用合同。
关于商户关注的市场摊位使用权问题,潘家园方面介绍说,商户与市场通过签订合同建立了租赁关系,在租赁期内商户拥有的是摊位使用权,但合同中明确约定商户禁止将摊位转租他人。
潘家园市场相关负责人强调说,在租赁期内,如果商户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违反合同约定行为,市场有权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不得随意转租。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市场将依据法律和双方之间的合同追究商户的违约责任,直至解除合同,收回摊位。如遇商户无力经营的情况,商户可以与市场协商解除合同,由市场寻找符合经营定位的新商户。
马上就访
三十年老摊主称“潘家园已成文化地标”
北青报记者昨天下午来到潘家园旧货市场探访,周末期间,市场里人头攒动,一派热闹场景。市场东区大棚地摊区共有4个分区,上千个摊位基本上都是满员。采访中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潘家园共有几百户坐商,并未出现退租、罢市等情况。
在市场经营多年的摊主王先生,回忆起他在潘家园奋斗的日子,声音有些哽咽:“上世纪90年代初,我就在这摆地摊。那时候还年轻呢,现在白头发都好多了。”那时候,大家凌晨4点左右就赶来占地儿摆摊儿。慢慢地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外地人还是外国人,到了北京,爬完长城、逛完故宫,就得抽空来潘家园瞅瞅。“不然您就不算到过北京”。
王先生坦言,这两年想在潘家园“捡漏儿”淘到宝贝的机会越来越小,但经过这20多年的积淀,潘家园已经成为了北京的文化地标。“听说潘家园市场搬迁,为什么让这么多人坐不住了?就是它的文化意义。”
文/本报记者 刘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